close

  感慨青春,感慨歷史,感慨國家命運
  48集電視劇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今晚將播出21、22集,自8月8日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開播以來,該劇受到觀眾和業界的高度評價,也勾起全國很多人的回憶。該劇如何突破收視瓶頸,如何緊貼觀眾接地氣,如何把握歷史尺度等,都為以後重大歷史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創作樹立了典範。
  □本報記者 常雄飛
  看人物
  馬少驊“走火入魔”為小平
  一部影視作品能不能抓住觀眾,主演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。在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中,塑造鄧小平的難度和壓力絕對是空前的。
  馬少驊說,從接下角色那一刻起,他自己就主動“與世隔絕了”——“不看電視,不接電話,完全讓自己浸泡在關於鄧小平的圖書、影像、錄音資料中。我感覺只有這樣,才能慢慢去靠近他、感悟他,找到理解他的那把鑰匙。”
  馬少驊有一個秘訣——反覆默念“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,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”。他解釋說,“這是鄧小平的經典語錄,我每天都會重覆這句話,念得多了,我的感受真的不一樣了,我能感覺到,當一個人真正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給人民的時候,會有一種釋然。我覺得我找到了那種感覺。”
  在拍攝過程中,導演吳子牛要求全劇組所有人不管戲里戲外,只要看到馬少驊就必須保持一種敬畏感,儘量讓馬少驊出不了戲。劇組幾百號人對馬少驊的評價最多的就是“走火入魔”。
  看故事
  帶有歷史揭秘的現實主義作品
  雖然很多人依然認為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是一部主旋律電視劇,但吳子牛覺得,這種提法太單薄。“這部作品還應該是深刻的現實主義作品。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之時播出,能夠傳遞出中國改革開放堅定不移的信心,劇中的歷史也是與當前國家及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。”
  該劇受到如此之高的關註度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題材上的大膽突破,用紀實文獻手法,重現重大歷史事件。該劇全景式反映了從1976年10月粉碎“四人幫”到1984年實行全面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,真實呈現了粉碎“四人幫”、恢復高考、鄧小平訪美、知青返鄉、包產到戶等歷史事件。出現了胡耀邦、汪東興等人物,以及“逃港”等敏感事件,還至少出現了50多位有名有姓的國家領導人。
  除了重溫歷史之外,該劇還用了大量解密性質的情節,為觀眾展現出當年很多決定背後的故事,比如“恢復高考”決策的故事。
  看情懷
  從細節入手讓觀眾熱淚盈眶
  怎麼讓觀眾產生共鳴?劇組從兩個方面入手:平視鄧小平,微觀老百姓。
  與之前同題材電視劇相比較,該劇全景式地描寫了鄧小平與家庭成員在一起的情景。例如,劇中鄧小平回憶當初是怎樣追求卓琳的,想到動情處,不禁擁抱卓琳。以往的劇作從沒有詳細地描述這一段歷史。劇中的鄧小平是生活化的政治家,生活化的凡人:一位為癱瘓兒子擦背的父親,一位彎著腰去夠改刀的老爺子……動人細節每每讓觀眾熱淚盈眶。
  該劇還通過以印小天飾演的知識青年田源為代表的一系列虛構人物,呈現了普通人命運與時代變遷的圖景。編劇黃亞洲說,這條虛線不但拉近了鄧小平與普通百姓的距離,而且把黨的路線、方針、政策與人民生活、百姓期待、社情民意勾連,既深化了內涵,也增強了劇本的故事性、情節性。
  不少觀眾從這一批知識青年身上找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。有觀眾曬出自己入學的照片,有觀眾曬出自己高考的作文題……感慨青春,感慨歷史,感慨國家命運,引發全民熱議。
  (原標題: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叫好又叫座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e51oezag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